扶正药业公众号:FZ82838816

  

邮箱:fuzhengyaoye@bjhaijixing.com

微博:weibo.com/fuzhengyaoye

地址: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工业开发区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>当前位置:本站首页 >>> 行业资讯

告急!这些救命药全国断货

2016/1/18
“跪求放线菌素D”、“如果找不到这种药,病人只能等死”,自去年8月起,网络上出现很多寻找放线菌素D的求药帖子。

当时,央视新闻频道也报道了该事件。目前类似短缺药品的供应问题,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。

放线菌素D是一种比较小众的肿瘤化疗药物,对于肾母细胞瘤患儿和妇科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来说,这是不可或缺的“救命药”。

赛柏蓝了解到,在全国只有两家企业有生产放线菌素D,分别是海正辉瑞制药和上海新亚制药。但是上海新亚制药在四年前就由于生产成本过高、成本过低而停止生产。目前只有海正辉瑞制药在生产此药品。中标价低,市场的需求量过小,生产成本上涨,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“救命药”断货。

其实,这些年来,除放线菌素D之外,也出现过其它一些低价药品甚至急救药品的局部短缺,如鱼精蛋白、甲硫咪唑等,目前除了放线菌素D出现“药荒”以外,专家微博透露,处于类似困境的博来霉素、苄星青霉素也断货了。

有媒体评价:“有一种心焦叫有病无钱治,更有一种绝望叫正在治疗,救命药却出现了断货”。

“救命药”为何全国断货?

大家都明白,“救命药”并非是一夜之间断货。

某些药对患者来说是救命的稻草,但是临床需求量小,临床用药量也小,对于生产厂家的积极性影响较大。但是,生产成本在增加,市场又小,加上近年来药品招标的压价,严重影响了药企生产的积极性。

根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,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加秋表示:“企业因为是要追求生存和发展,放着有钱赚的药品不生产而做赔本的买卖,哪个企业都不愿意。”

他向记者出示一份2006年制定的放线菌素D的生产成本核算单,在当时的生产工艺条件下,放线菌素D有10%的利润空间,但是近十年来,生产成本在上升,而销售的价格没有随着上涨,反而一直降价销售,从2006年的零售价23元到近几年,一直维持在20元左右。

药企宁愿停产也不涨价销售

经过近年来各省药品招标的价格打压,成本的上涨和原料的短缺,这是廉价救命药在药价放开后价格上涨和在市场上经常断货的原因。

据中国之声报道,近日,链球菌感染后需要定期注射的一种名为“注射用苄星青霉素”的一种长效青霉素也出现了缺货,且在全国多地频频告急。

药品这么短缺,药企为什么不涨价,反而停产了?说到底,都是药品利润的问题。这些药品临床需求量小,对于生产厂家的积极性影响较大。

事实上,为解决群众看病贵、药价虚高的问题,2000年以来,国家发改委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限价管理,并开展多次降价行动,对遏制药价不合理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运用药品集中采购,限制了一部分药品虚高的问题,然而,这却引发了另一个问题,原来价格低、产量小的药品,随着成本的上涨也不能涨价。于是类似于放线菌素D这样的廉价药,药企根本没有动力继续生产。

有业内人士分析,尽管国家有政策允许涨价,但是企业还是不生产这些原本价格低廉的药品,消费者心理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。

大家还记得去年药价正式放开后,曾出现“药价放开后心脏病药"地高辛片"价格暴涨十倍,从原来的1瓶6.7元暴涨到68元”的新闻刷曝了医药圈。消费者完全不能理解,也不能接受涨价到仅0.68元一片的国产地高辛救命药。

如何解决廉价药短缺问题?

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专家孙忠实表示,“我个人建议,必须在国家的相关部门有一个专门的机构,来负责统一管理紧缺药品。它负责统一规划,统一统计管理。比如说一年到底有多少病人,每一种药应该生产多少,还有价格制度,300种短缺廉价药品的单独定价,要跟厂家去定点生产。”

公共政策研究学家毛寿龙认为:“政府统一采购,统一管理,但是应该让市场自己有一个出口,政府可以去支持,但是政府不要去垄断,要有一些辅助性的市场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。给市场更多的空间。”

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: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完善基本药物制度,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,理顺药品价格,实行医疗、医保、医药联动。这其实已经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。说到底,还得靠改革,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。